首页 上海股票配资开户 在线股票配资 安全股票配资开户

上海股票配资开户

你的位置:上海股票配资开户_在线股票配资_安全股票配资开户 > 上海股票配资开户 > 一家六口进京赶考,发榜之时,竟发现六人皆考中进士

一家六口进京赶考,发榜之时,竟发现六人皆考中进士

发布日期:2024-06-13 03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82

前言

北宋时期,诞生了许多文学大家,其中就有欧阳修和曾巩等人,欧阳修在北宋的文学史坛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,也是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,推动了文学的发展。

当然曾巩也是非常优秀的,毕竟能够和欧阳修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,也足以见得曾巩的不凡之处。

但要说起来,曾巩在科考之路上却并不顺遂,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考中,而同年,一同考中的还有他的妹婿等六人。

那么曾巩如此有才华,为何却在科考之路上却屡次不中,在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呢?其实说起来曾巩能够中举和欧阳修还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一、曾家家道中落

曾巩本就出身于儒学世家,祖父和父亲都是北宋的名臣,这为曾巩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。再加上曾巩从小就十分聪慧,所以记忆力也非常强。

小时候读书,也时常能够脱口吟诵诗句,常常被周围人夸赞,并称其为“神童”。因此曾巩的祖父和父亲对他格外重视。

曾巩和兄长曾晔一同读书学习,表现出极好的天赋,在十二岁那年尝试写《六论》,提笔便写出一篇文章,文辞都非常有气魄,直到二十岁那年,曾巩的名声便已经传扬出去。

所以在众人眼中,曾巩就是一个大才子,众人对于这个大才子也是非常看好,无论是今后的科考还是其他方面,都认为曾巩将来一定会学有所成,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成绩。

曾巩早在18岁的时候,就跟随父亲入京,并且通过自己的文章还结交了好友,比如其中就有王安石。

还和杜衍范仲淹等人都有书信往来,可以说此时的曾巩广交天下名士,在文章写作上也更加有助力,就连今后的发展也会更加顺遂。

实则不然,曾巩虽然擅长策论,但轻于时文,在第一次科考不中,只能再次筹备科考。然而此时曾巩的家境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
早在1034年,曾巩的父亲曾易就曾前往信州玉山担任知县,并且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待了两年多的时间,曾易在这两年的时间里,将玉山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,做出了一番成绩。

因此曾易也获得了升迁的机会,当时北宋朝廷对知县设立了“一年一次考试,三年一次调任”的机会,而考核和任命主要是依据知州的“批书”。

可以说知县未来的升迁都掌握在知州手中,也就是说全凭知州一句话,考核的结果虽然重要,但同样重要的就是知州的态度。

因此当时担任信州知州的钱仙芝便负责此事,在钱仙芝对曾易的视察后,屏退了身边的侍从,对曾易说出了一句话,而这句话意在提示曾易要想高升,就要钱仙芝一些好处。

曾易反应过来后,显然也意识到钱仙芝这是在索要贿赂,只是装作听不懂的样子说了句:“属下愚钝,不知晓知州所言何意。”

钱仙芝见此,也非常生气,也知道曾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,但是也不好将话说的太直白,见索要不成,便愤然离去。

同样也对曾易此举怀恨在心,便决定暗中给曾易搞一些事情。曾易想要升迁,那就断了他的升迁之路。

于是两个月之后,曾易便迎来了监察御史里行张综谊,以“贪污受贿”的名义将曾易抓走,这就是钱仙芝的报复,自己索要贿赂不成,便反告曾易贪污,因此曾易的官路也就此断送。

二、科考之路坎坷

曾巩也是在家道中落后,在1041年来到京城,并进入太学读书,准备来年的科考,这是他父亲曾易被罢官的第五年。

曾巩执着于科考也是想考取功名,走上仕途,重振家族威望,和他一同前往考试的还有他的兄长曾晔。

但谁也不曾想,科考过后,兄弟二人皆名落孙山,一时间灰心不已。曾巩从小便被人称为“神童”甚至还能出口成章,却不料最终却栽在科考上。

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缘由呢?原来当时比较流行的是矫揉浮夸的西昆体,还有晦涩难懂的太学体,这和曾巩兄弟二人的坚持儒道相冲突,文风也是承接汉唐,对于这些当下流行的反倒没有刻意迎合,因此兄弟二人都没中举。

如此一来兄弟二人考取功名的希望是没有了,落榜之后不仅要面临一大家子的生计,免不得还会被周围的人轻看。

后来随着家中祖母、父亲的去世,曾家确实是家道中落,难以为继,因此曾巩还受到了刘沆以及范仲淹等人的帮助,此时范仲淹等人已经是一方的地方父母官了。

曾巩便靠着周围人的资助,在用钱上也是非常小心,只是购买了田产,并且带领弟弟以及妹夫等人进行耕种,自食其力,在这期间也没有放弃读书。

曾巩担心着家人的生计,也忽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,直到32岁才娶妻,不过在曾巩娶妻后,一家人的日子反倒好过了起来。

虽然生活上比较艰辛,但有妻子的帮衬,他能更安心的读书,并且和兄弟借用了邻居的后院,将其建造了一个书房,用来读书。

三、一门同榜六进士

曾巩和其他兄弟几人都潜心读书,在兄弟几人的努力下,家境也渐渐的越来越好了,因此曾巩便带着弟弟和妹夫,一行六人再次来到京城,进入太学备考。

而这次科举考试,也恰好换了主考官,其中就有欧阳修,而欧阳修和其他的考官统一思想,并且改变了当时的文风。

不再过度偏爱辞藻华丽、晦涩空洞的太学体,而是更倾向于文章质量通顺流畅,能够一语中的的文章。

这也更加符合曾巩的风格,因此在1057年,曾巩和他的弟弟、妹夫一行六人都考中,曾家一门同榜六进士,这份荣耀令曾家顿时有了光明的未来。

可以说曾巩这匹“千里马”也算是遇上了他的“伯乐”,也是一件幸运的事,若不是欧阳修欣赏曾巩的文章风格,又是同道中人,不知道曾巩还要再考多少次才能考中。

也可以说能够中举也完全是看考官的心情,迎合考官的心思,若是考官喜欢的风格,再加上此人有才华,自然能够高中。

但若是风格不一致,就会有不少像曾巩这样的人,考多次不中,所以存在一定的运气,但是也不乏内心的坚守。

毕竟能够考中,考官的心情和喜欢的风格是一点,最重要的还是要自身有才能,这就是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虽然一次不中,但贵在坚持,坚定自我,才能成功。

#结语

曾巩虽然名声早早的就传扬出去了,但是在仕途上却走得非常坎坷,好在他一直坚持,遇到了欧阳修这样的主考官,再加上自身也非常有实力,最终考中进士,同时也鼓励身边的兄弟一起科考,这才有了一门同榜六进士的美名,实乃家族荣耀。